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
来源: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 作者:刘凯
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信托财产破产隔离是指基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在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破产时,信托财产不得进入破产财产进行清算,可以对抗信托各方当事人的普通债权人,且受益人仍能获得信托收益,信托并不因此当然终止。信托财产之所以具有破产隔离功能,根源在于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信托财产虽然名义上归受托人所有,但是它必须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也独立于信托其他当事人的固有财产,仅受信托目的的约束,为信托目的而独立存在,相关第三人不得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根据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一旦设立,信托财产即自行封闭与外界隔绝,独立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也与委托人、受益人的固有财产独立,不属于其遗产或者清算财产。去年出台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会议纪要》第95条【信托财产的诉讼保全】列明:信托财产在信托存续期间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固有财产。委托人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在信托依法设立后,该信托财产即独立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固有财产。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信托财产,以及通过对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等方式取得的财产,均独立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受益人对信托财产享有的权利表现为信托受益权,信托财产并非受益人的责任财产。因此,当事人因其与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之间的纠纷申请对存管银行或者信托公司专门账户中的信托资金采取保全措施的,除符合《信托法》第17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不应当准许。已经采取保全措施的,存管银行或者信托公司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该账户为信托账户的,应当立即解除保全措施。对信托公司管理的其他信托财产的保全,也应当根据前述规则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十七条 除因下列情形之一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一)设立信托前债权人已对该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并依法行使该权利的;(二)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所产生债务,债权人要求清偿该债务的;(三)信托财产本身应担负的税款;(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可见信托是一种民商事法律制度,他和其他民商事制度一同发挥作用,既有协作,又有竞争,当事人需要基于自己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制度,或选择某一制度的某一功能。由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在满足一定前提条件下,信托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破产隔离功能,当信托当事人遭遇破产时,信托财产可以避免纳入破产财产。